國際關系新變化,中國經濟新前景
——記江西財經大學第五十六屆大型管論壇
2013年7月14日上午九時,江西財經大學第五十六屆高管論壇在江西濱江賓館舉行。共計三百余人一同聆聽了此次論壇。這次論壇邀請到了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、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曉教授為我校學員作了題為《現(xiàn)階段國際經濟關系的新變化》的講座。江西財經大學MBA學院院長周枚教授、MBA學院EDP中心主任齊玲博女士也參加了這次論壇。齊主任為論壇致辭,她回顧了這幾年來EDP中心的發(fā)展歷程,并希望同學們在這次論壇上能夠有所收益。
李曉教授首先從各國GDP及其增速、金融市場外匯交易情況和各國進出口市場貿易投資量的比較出發(fā),分析了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,介紹了我國現(xiàn)階段的國際經濟地位等情況。其次,李曉教授介紹了現(xiàn)階段美國的世界地位及其作用。美國具有“金融國家”的優(yōu)勢,美國擁有當今世界上最發(fā)達、最開放的金融市場;美國處于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,自主決定貨幣政策;美國用美元“俘獲”整個世界。美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是制度機制與金融創(chuàng)新;其經濟的未來取決于兩點:市場開放和技術創(chuàng)新。接著李曉教授比較了中國與世界及主要國家GDP產業(yè)構成、三次產業(yè)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、城市人口比重等,指出我國第三產業(yè)發(fā)展緩慢,產權保護及新聞開放程度處于最低水平。至此得出三點啟示:同以往的霸權國家相比,美國不是依靠發(fā)動戰(zhàn)爭、建立和控制、掠奪殖民地而成為世界大國的,它依靠的是一個資源配置效率極高的自由市場體系,以調動或配置世界上所有的資源,并使其他國家對其產生嚴重的經濟、金融依賴;美國的經驗表明,一個國家最好的財富是其可以支撐自由市場經濟運作的制度機制;迄今為止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其所依賴的支柱產業(yè)的特點有關,但如果中國不在產權保護與執(zhí)行架構、信息提供與披露架構、權力制衡架構方面做進一步的調整,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與變革將是非常困難的。最后,李曉教授提出了中國對外戰(zhàn)略的新思考。李曉教授認為,自1980年代以來,中國是現(xiàn)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主要受益者。中國不應當尋求一個“多極世界”,更不應當主動挑戰(zhàn)以美國或某種“世界政府”主導的“單極世界”,現(xiàn)階段的新興大國應當采取“第二戰(zhàn)略”?,F(xiàn)階段中國的經濟發(fā)展戰(zhàn)略應為:轉變經濟增長方式、積極擴大內需;努力推進國內市場的統(tǒng)一;積極開放市場,推行自由貿易政策。
整整一天的講授,李曉教授以其幽默、富有激情、慷慨激昂的演講感染了每一位在場的學員,其演講不僅僅單純是經濟學,還從哲學、歷史、宗教等方面闡述了其觀點,李曉教授的博學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。
為了更好地給大批熱愛學習的有識之士提供一個管理交流、資源整合以及品牌傳播的平臺,我院還將繼續(xù)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這類學習形式。那么下一期高管論壇,敬請期待!
圖/文:桂俊鵬